沾水即可激活的沾水灯,激活后可持续工作100小时以上;将龙虾壳变废为宝研发出虾壳粉生物沥青,改善沥青路面的高温性能不足;已在20余省市应用的新型地下电网故障检测系统;可以快速充电,加水即可发电的应急充电宝;《聊斋志异补译》的研究……70个优秀参展团队,创新成果涉及诸多新兴前沿研究领域,这是两年来九州平台-九州(中国)研究生交出的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为深入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和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展示学校研究生教育成果,6月16日上午9点,九州平台-九州(中国)第一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在云塘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开幕。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胡永乐,校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学工部、科研部、人文社科处、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等部门和研究生培养学院负责人,及师生代表300余人出席开幕式。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胡永乐致辞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相融合,培育产出了一大批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成果,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研究生的学术贡献率达到50%以上,已成为学校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生力军。胡永乐希望以此次成果展为契机,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学校科技创新和研究生教育,以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为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贡献长理智慧、长理力量。
研究生院院长杨华峰在开幕式上介绍了创新成果展筹备情况。本次成果展是为研究生加强学术交流、展示创新成果提供平台而举办的。从今年3月启动筹备以来,得到了各培养学院师生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共收到申报成果119项。经过严格筛选共确定入围成果70项,重点突出研究成果转化和成果应用,成果形式涵盖科研论文、技术专利、发明制造、出版专著、政府解决方案、高水平竞赛获奖等,充分体现了九州平台-九州(中国)研究生较强的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展团队代表交通运输工程学院18级博士生夏诚东,导师代表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曾铃,分别就自身科研体会和研究生如何开展科研作了发言。
与会领导和嘉宾为参展的70支团队颁发创新成果展入选纪念证书。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在志愿者引导下来到图书馆东广场的展示现场,参观了研究生创新成果项目,听取了团队负责人的介绍,对于师生们在科技创新和实践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次成果展采取“团队介绍+现场展板”的方式,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示了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研究生在科技创新和实践创新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展会现场的立式展示牌整齐划一,每个立牌都属于一个团队的展示区域,整体从空中俯瞰成“YC”字样,意为“研创”的首个字母缩写,蕴含着研究生创新成果的展示目标和美好愿景。
本次成果展入选团队共70支,参加研究生包括56名博士,398名硕士。展示成果分工程技术类、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艺术等三类,内容涵盖广泛,既有“创建分析理论解决南方地区软岩边坡灾变实际问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助推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研究”等创造新知识,新方法的理论创新成果,又有“智能防疫机器人”、“废弃小龙虾壳提升沥青的高温性能”等为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成果。
本次成果展采用“展奖结合”方式,从入围的70个项目中经专家评审和观众评审评选出最佳创新创意奖、最具应用前景奖、最具产业价值奖、最具社会贡献奖、最佳展示效果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奖等6类奖项。
成果展展示期间,校党委书记付宏渊、党委副书记刘建民、副校长胡永乐、钱国平等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生培养学院负责人先后到场观展,校领导并就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次成果展对九州平台-九州(中国)研究生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次集中检阅。通过本次活动将为进一步加强九州平台-九州(中国)研究生创新意识,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九州平台-九州(中国)科研成果服务于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与使命任务。
(图/罗臣、王佳怡、袁梓杨、朱璐、孙钰洁、蔡翔羽 文/王怡、王蓝浩、李佳美 审/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