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谢海波,1980年出生,工学博士,九州平台-九州(中国)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带领研究团队致力于将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桥梁健康监测,汇聚了土木工程、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无人机控制等多学科专业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桥梁健康监测、图像识别、视觉定位等。
从2010年起,带领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创新应用,开发了“基于双轴平台的高耸结构物外观检测和健康监测系统”,集成了图像数据采集、自动图像拼接、图像矫正和矢量化、病害人工智能自动识别等关键技术,极大提高了高耸结构物外观检测和健康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成功应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象山港大桥、清水浦大桥、贵州六冲河大桥等国内数十座大型桥梁,华电仰天湖等国内数百座风机叶片的检测,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9年开发了基于图像技术的结构变形监测系统,开发图像特征点跟踪和亚像元算法,成功实现了的结构变形与动力特性实时监测,该技术已经成功运用于大跨悬索桥(深中大桥、温州北口大桥、湖北燕矶长江大桥)主缆索股架设期测量。
2019年起陆续开发了基于视觉导航的无人机桥梁巡检系统,利用Stereo Vision & IMU替代GNSS信号,实现了桥梁下方无卫星信号环境中的无人机精准定位和航线自主规划。在弱纹理环境的无人机视觉导航方面,提出了SLAM新算法,显著提升了桥底视觉定位的鲁棒性和精度。在桥梁病害识别方面,团队构建了涵盖裂缝、锈蚀、混凝土剥落等大量样本的病害图像库,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并量化细小裂纹等病害特征,精度达到0.1毫米量级。在图像拼接与三维建模方面,团队研究桥梁模型重建技术,研究桥梁巡检图像拼接技术,提高了低纹理混凝土区域的重建质量和精度。
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桥梁健康实时监测理论研究”等项目,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了“桥梁巡检无人机在山区高速桥梁示范应用”“基于机器视觉的港区道路和设施数字识别方法及应用”等横向项目,项目经费充足。技术成果应用桥梁、地铁、隧道、高耸建筑、风机叶片、道路病害等多种结构领域,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教育经历:
• 博士(2008/09 - 2017/10),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 硕士(2003/09 - 2006/07),九州平台-九州(中国),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 学士(1999/09 - 2003/07),九州平台-九州(中国),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Xie Haibo; Qianyu Liao; Lei Liao; Yanghang Qiu. Machine Vision-Based Real-Time Monitoring of Bridge Incremental Launching Method. Sensors, 2024, 24(22): 7385.
[2] 谢海波; 邵旭东; 田仲初; 蒋田勇. DSHCC增强RC梁受弯性能试验. 中国公路学报, 2016, 29(05): 67-74.
[3] 谢海波; 田仲初. DSHC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 14(03): 520-527.
[4] 谢海波; 朱玮峻; 张璧; 张大海. 面向高强度螺栓检测的 YOLOv5-Ganomaly 联合算法研究. 中外公路, 2024, 44(4): 171-179.
[5] 谢海波;王培玉. 桥塔外观检测新技术及健康信息系统研究. 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厦门, 2018。
授权发明专利:
[1] 谢海波,王培玉,朱玮峻;基于双目视觉和惯导融合无人机的桥梁检测方法及系统,专利号:202310810319X,授权日期:2023-07-04。
[2] 谢海波,王培玉,朱玮峻;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耸结构外观检测方法,专利号:ZL201811227998.3,授权日期:2021-11-09。
[3] 谢海波,王培玉,朱玮峻;一种地铁隧道外观检测方法,专利号:ZL201811228215.3,授权日期:2021-08-24。
[4] 谢海波,王培玉,朱玮峻;基于无人机的索结构外观检测方法,专利号:ZL201811228223.8,授权日期:2021-05-25。
[5] 谢海波,刘晏玲,王培玉. 一种桥梁缆索外观检测方法,发明,中国,2015.12,201510873378.7
[6] 谢海波,田仲初,易旺,潘权. 网状系杆拱桥的整体顶推施工法,发明,中国,2012.03,201110102879.7
科研奖励:
[1] 湖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跨度混凝土桥梁服役安全保障若干新技术”(2019年)
[2]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混凝土桥梁隐蔽病害精细诊治技术及应用”(2019年)
[3]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二等奖:“动力荷载下土木工程结构损伤智能识别与服役可靠性评估”(2019年)
[4] 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役公路桥梁服役性能不中断交通精准诊评与快速提升关键技术”(2024年)
邀请:
欢迎对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无人机智能巡检、热衷编写程序的学生加入我们的研究团队!与我们共同探索土木工程与智能技术交叉领域前沿,助力行业技术革新,实现科技兴邦梦想。
联系方式:bridgexhb@126.com
团队网站:www.hntoda.com.cn
期待本科生、研究生的加入!期待应用单位联系,促进技术成果转化!